欢迎来到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!

 当前位置:师资队伍>>博导风采
  • 梁冰玉
  • 作者:院办 来源: 公共卫生学院 发表时间: 2025-03-12
  • 姓名:梁冰玉

    职称:研究员

    学科: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

    研究方向:艾滋病及性病现场流行病学、分子流行病学、行为学

    梁冰玉,女,博士,研究员,广西八桂青年拔尖人才,2023年破格晋升研究员,英国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访问学者,广西高校千名骨干教师。主要从事艾滋病及性病现场流行病学、分子流行病学、病毒免疫学和行为学研究。近五年来,主持科研项目8项,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,广西科技计划3项,广西拔尖人才项目1项。近年来在 《Cell Death & Disease》、《Emerging Microbes & Infection》等杂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8篇,其中SCI论文 31篇,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9.5分;参编著作2部;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,获软件著作权3项,获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、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、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、广西区教学成果奖二等奖、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银、铜奖等奖项。

    目前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,广西预防医学会新发再发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,广西病原,担任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》杂志评审编辑,担任多家杂志审稿人,包括《Emerging Microbes & Infection》、《Public Health》、《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》、《Frontiers microbiology》、《JMIR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》、《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》。

    近五年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:

    (1)与广西各地CDC合作,开展艾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,揭示了广西艾滋病分子传播网络关系、耐药模式、毒株重组模式和流行趋势,以及吸毒人群、MSM人群、农村老年人群、女性性工作者等高危人群的艾滋病传播来源、传播以及艾滋病及性病感染趋势和危险因素,为艾滋病的精准防控和疫苗设计与研制提供基础数据。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《Emerging Microbes & Infection》、《AIDS and Behavior》、《BMC public health》等杂志上。

    (2)与广西各大艾滋病治疗医院合作,建立了广西艾滋病合并慢性病队列6000多人,揭示了艾滋病人群发生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肝脏不良结局、肾损伤等慢性疾病的发生、发展过程和关键因素,以及慢性病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结局的影响。研究结果发表在《BMC Medicine》、《AIDS》、《JMIR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》等杂志社上。

    (3)响应我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致力于中越边境HI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,阐明了中国(广西)—越南艾滋病跨境传播模式,明确了边境地区HIV跨境传播的高危人群的分子传播网络关系、传播地理热点和超级传播人群,为中越边境艾滋病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。研究结果发表在《JMIR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》、《BMC Infectious Diseases》等杂志上。

    (4)开展艾滋病病毒免疫基础研究,揭示了天然免疫的抗HIV感染作用,从细胞焦亡、铁死亡、m6A甲基化、免疫代谢等新角度揭示的抗病毒免疫机制,拓展了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范畴,研究结果发表在《Cell Death & Disease》、《Journal of Medical viral》等杂志社上,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。



    2025312日更新